布局汽車零部件基本上已經是白電企業的共識。除了格力和美的,2021年3月1日,海信也曾發布公告稱,拟斥資214.09億日元認購日本三電控股株式會社,後者主要的業務方向是開發電動汽車所使用的電動壓縮機、熱泵系統和汽車空調等産品。研究數據顯示,日本三電目前在汽車空調領域的市占比爲21%,僅次于日本電裝,排名全球第二。
和美的一樣,海爾智家也宣布不造車,稱外界傳言的海爾将推出自有品牌汽車爲不實消息。雖然說了不造車,不過海爾明顯不想放過這波趨勢,因此選擇“輕量化”方式入局汽車行業,包括賦能造車廠數字化升級以及投資智能網聯汽車服務商。
實際上,除了上述提到的這幾家,春蘭、奧克斯、波導、格林柯爾等品牌都曾嘗試過跨界造車,不過最終都折戟而歸。雖然電氣化降低了造車的門檻,不過想要通過自有品牌車型取得成功,難度還是非常大的。因此,目前白電企業都選擇了退而求其次,布局汽車零部件和生态環節。
寫在最後
格力和汽車的故事可謂是蜿蜒曲折,但格力以及董明珠身上有一種可貴的品質,那就是不輕言放棄。在不斷摸索的過程中,格力也在尋找适合自己的“造車”路線。可能對于所有白電企業而言,“參與造車”比“造車”都更爲适合,通過研發核心技術,成爲新能源汽車騰飛的“幕後英雄”。